当孩子逐渐长大,在某些方面大人应该注意一些言行。当他们习惯于自由自在稍稍被管束,就开始产生反抗、愤怒的情绪,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面对?如何拒绝才能让他们信服呢?
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
家长都不动就说,“你再怎么怎么样,妈妈/爸爸就不喜欢你了,就不要你了”。对小小的三四岁以内的孩子,这简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挟人质。这么大的孩子,爸爸妈妈就是全部的世界,是自己生存的依靠。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,不要自己了,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无法生存,那会带来怎样的心理恐惧。所以,家长这样说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进行勒索。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,这句话又显得超级孩子气,也许第一次管用,多用几次,孩子就知道其实你是在虚张声势呢。孩子知道你在说谎,你又给孩子做了个什么榜样?即便每次都管用,孩子乖乖听话,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,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是错的,而是因为这么做就要受到抛弃。被恐惧控制了的孩子,哪还记得规则的本来面目啊,更别提自律啦!爸爸妈妈在跟前威胁,我就不做。爸爸妈妈不在跟前,我照做不误。难道家长还能365天,24小时贴身盯吗?
用“可以”取代“不行”
一些知名育儿专家表示,听到父母说“不”时,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。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,父母说:“晚饭前不准吃糖”,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。如果父母说:“可以,饭后我会给你吃糖,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”,这种表达方式,孩子会更乐于接受。
从开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线
与其在让孩子看了半个小时的电视以后,耐不住孩子的软磨硬泡,又让他看了半个小时,还不如开始的时候就告诉孩子他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。妥协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,让他以为只要自己吵闹个不停,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实现自己的愿望。所以,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开始就应该亮出自己的底线,告诉孩子自己的容忍度在哪里,什么事情可以做,什么事情不能做。
转移兴趣
转移兴趣,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当孩子沉迷于一种不好的行为时,除了给孩子语言的告诫外,更要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兴趣,用有意义的行为取而代之。例如,当孩子沉迷于网络小说时,可以到书店为孩子挑选一些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经典文学作品,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读小说的欲望,又培养了他的阅读能力,也让他接受了文学作品的熏陶。